临近年底,消费金融机构不断增资补血。仅在11月10日一天内,就有两家消费金融公司传来新消息,其中北银消费金融获批增资.5亿元增加到10亿元人民币;此外,小米消费金融自开业以来也发生了第一次高管变动。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7月份以来,下半年至少有10家黄金消费公司高层换血,另有3家黄金消费公司竞相增资。监管考试下,机构频繁补血是什么意思?部队高管有什么深意?
半年内,10家公司的高层换血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持牌消金的人事变动尤为频繁。十一月十一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披露的行政许可信息不完全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捷信消费金融、即时消费金融、 北银消费金融、平安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 湖南长银五八消费金融, 中邮消费金融、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小米消费金融等10家消费金融公司进行了高层调整,涉及总裁、总经理、首席信息官、首席风险控制官、独立董事、董事等核心岗位。
小米消费金融最近一次履新。 11月10日,重庆银监局官网发布多项批复公告,分别批准赵文龙、项坤、王健的资格,分别担任小米消费金融新副总裁、首席信息官、总裁助理。
对于这一变化,小米消费金融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管理层的主要变化是人员的增加。为了为下一步的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吸收专业领域的管理人才,公司引进了负责技术、合规和互联网业务的高管。我相信他们的加入将为下一步的业务发展提供更大的管理和智力支持。
关于小米消费金融高层的变化,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评论说,像小米消费金融这样由民间资本发起的消费金融公司,高管的绩效考核压力很大,股东对高管的期望很高。因此,企业管理层的变化相当普遍。
此外,根据近4个月整个消费金融行业高层人员的变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10家机构中,中银消费金融和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均出现了两次高层换血。其中,中银消费金融分别于8月和11月被批准为董事会秘书和副总经理,金美信消费金融分别于9月和11月获得拟任董事、总经理和首席风险官的资格批准。
对多项任职变动,中银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相关任职属于正常职位晋升。
事实上,近年来,黄金消费公司的人事变动很多,尤其是到年底,变动更加频繁。数据显示,2019年开业的24家持牌消费机构中,有22家发生了重要的人事变动。此外,2020年内,发生人事变动的消费金融公司不少于20家。
易观高级分析师苏晓瑞表示,高管变动可以为消费金融机构注入活水,为机构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助于公司战略在下一阶段的实施和实施。在她看来,年内很多公司的高层变动也反映了马太效应不断加剧的行业背景。在消费金融机构不断面临如何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业务路线和发展战略,如何实施数字化转型,如何实施差异化路线等挑战,这需要从组织结构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部署上进行调整,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
年末增资补血
除高层变动外,年内还有许多消费金融公司增资补血。除北银消费金融11月10日外,8.除5亿元增资至10亿元外,招联消费金融10月底注册资本为38元.6896亿元增加到100亿元。此外,9月底,苏银凯基的消费金融注册资本也从6亿元增加到26亿元。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依靠股东增资向金融机构借款,到通过银行同业拆借、信贷资产证券化、金融债券和银团贷款等多类方式。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有利于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情况来主动选择匹配的低成本融资方式。其中,股东增资是股权融资,直接补充资本金能够提升资本充足率,且没有债务偿还等压力。
近年来,消费金融领域的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在2018年和2019年。在百程看来,2021年,虽然增资机构不多,但注册资本增资金额较大,如招联消费金融增资60多亿元,杭银消费金融增资13亿元,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增资20亿元,说明消费金融公司的实力已经达到一定规模。
王诗强进一步指出,消费金融公司增资主要有很多原因。好的一面是业务快速增长。原注册资本和外部融资不能支持企业发展,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来增强企业实力,扩大业务规模;不利的一面可能是坏账太多,可能是外部融资困难。为了弥补坏账,需要原股东的增资支持。
这些消费金融公司的增资也是近年来消费金融机构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实现稳步扩张的一个缩影。苏表示,此举一方面可以巩固资本,进而实现未来会展业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对加强其品牌也有加成作用。
如何在多重压力下突围?
回顾过去一年,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消费金融发展的政策,同时从法律层面巩固了整个消费金融的监管框架。此外,还在行业层面划出利率红线,明确监管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下半年,关于消费金融公司的罚加密集。《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四个月来,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中国邮政消费金融、盛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四家公司受到处罚。其中,长银五八消费金融和中国邮政消费金融因贷后管理不力受到处罚,而盛银消费金融被指控发放无指定用途的个人消费贷款而金美信消费金融则是信贷管理制度机制存在缺陷,贷款管理不力导致部分贷款资金被挪用。
关于机构的后续发展,苏晓瑞指出,近年来,由于贷后管理不到位,许多机构收到了监管罚单。因此,一是要不断加强贷后管理,加强科技实力,提高贷中监控和贷后管理能力;二是信息保护和互联网信贷断直连加强了用户信息的风险隔离。此外,一些黄金消费机构被监管和通报。App在违规整改不及时的情况下,机构需要组建专门的技术团队,重视信息保护相关的合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