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减少疫情对小微企业的影响,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2020年5家大型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将超过40%。此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相继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信息缺乏、渠道不畅、征信不畅、评估难、首贷难等问题,显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
作为金融业帮扶小微企业的主力军,五大行普惠性小微贷款目标进展如何?
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爆发
据披露,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4%。上半年,新增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94%,较2019年全年下降0.76个百分点。
截至7月末,5家大型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651亿元,增长37.1%。增长速度接近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的40%的目标。
截至2020年6月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工商银行6399.29亿元,中国建设银行12589.09亿元,中国银行5254亿元,农业银行8661.42亿元,邮政储蓄银行7566.12亿元。
可以看出,在五大行中,中国建设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远大于其他银行,其次是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排在最后,与建行相差甚远。
虽然规模不大,但工行、中行普惠性小微贷款平均年化利率在五大行中最低。上半年,中国银行普惠性小微贷款年平均利率为4.04%,邮政储蓄银行为5.64%,比工商银行低1.6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中国农业银行投资最为强劲,上半年增速为46.2%,最保守的邮政储蓄银行增速为15.84%,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增速仍保持在30%以上。
无论是政策引导还是监管压力,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半年前五大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与调控目标相比,下半年投资仍将保持较高增速是可以肯定的。
创新产品和风险控制仍然是挑战
然而,面对小微企业贷款的业务问题,风险仍然是银行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保监会表示,虽然有政策支持甚至金融激励,但相关政策的制定坚持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金融机构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显然,银行面临的形势是,既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投入,又要充分承担投资风险。
这对五大行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迫使银行加快产品创新和风控转型。如果按传统方式进行投资,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
记者已经注意到,为解决风险控制问题,各大银行都积极引入外部数据,特别是积极对接公共部门的企业相关信息。只有有了更多的小微企业数据,才能建立大数据风险控制模型,制定准入标准。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普惠性小微贷款不良余额0.4万亿元,比年初增长9.25%;不良率为2.99%,比各项贷款不良率高0.88个百分点。尽管不良率已接近最初的容忍限度,但由于疫情严重,央行表示,不良率居高不下“既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但是,具体到银行,不良资产是一定的损失,我们仍然需要寻找降低风险的方法。
建设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惠懂你”得到了监管部门的好评。
据了解,建行的“惠懂你”基本上可以在3分钟内决定是否放贷,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结合上述建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可以说在五大行中,建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是最好的一家。
工行普惠金融贷款主要产品为“经营快贷” 、“网贷通”、“数字供应链融资”均为网上产品。
鼓励大型银行在政策上与大型银行合作,共同监管民间借贷。
工行与新网银联合推出“e商助梦贷” 和“工新借”两款网上信用消费贷款产品“e 商助梦贷” 面向工行收单商户,“工新借” 则是线上个人信用贷款产品。
小微企业网上借贷是一个明显的趋势。消费金融已经走上了在线的道路。现在,无论是在投资额还是风险控制的要求下,小微企业贷款已经开始全面上线。
工商银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网上信贷投放。工行根据企业信用、交易、资产、行为等数据,推出了“结算贷”、“商户贷”、“用工贷”、“跨境贷”等12个全国性产品,推出了“医保贷”、“园区贷”等多个区域性产品。
建行已创建小微快贷、个人业务快贷、云农快贷、交易快贷四大线上产品体系。中国银行推出“中银企 E 贷·信用贷” 网上产品。在中国农业银行电子贷款品牌下,农业银行创新推出了医疗电子贷款、惠农电子贷款、农村医疗贷款、复工贷款、许继电子贷款等网上融资产品。邮政储蓄银行推出“小微易贷”、“小贷快贷”等大数据拳头产品。
从五大行针对小微企业的普惠性贷款投资策略来看,丰富产品体系、引入外部数据上线已成为小微企业贷款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