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也越来越多。
据《证券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从8月1日到8月12日,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银监会系统已经为商业银行发行了70张罚单,罚款总额超过4000万元。从处罚的理由来看,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各种违法行为实施了“新的处罚和罚款”。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监管在银行业整顿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银行业合规管理意识越来越强,行为越来越规范。从过去两年的罚款内容来看,银行业的监管方向开始发生变化,从过去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同业的监管转向对贷款、信用、个人信息保护、数据治理甚至信用卡托收外包业务的管理。此外,现在对银行高管和员工等个人的处罚更严厉了。”
仍是处罚重点
违规据银监会官方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证券日报》记者发现,截至8月12日,银监会系统当月已对商业银行发出70笔罚款,罚款总额超过4000万元。其中,贷款业务违规仍是银行受到处罚的主要原因,有30多张罚单涉及非法贷款或贷款监管不力,占近50%。
值得注意的是,从8月份以来银行被处罚的原因来看,除了非法票据业务、贷后管理不到位、贷前调查不到位等常见原因外,银行间资本投资、个人信息保护、信用卡中心收账外包、数据谎报、银行“乱收费”等问题也受到了关注。其中,虚报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处罚6项,非法投资银行间资金处罚5项,非法向小微企业收取经营管理咨询费处罚1项。
此外,8月份以来,银保监会系统针对银行业开出的多张罚单,均涉及大额罚金。
例如,8月5日,上海银监局公布了多家银行的罚款信息。涉及一家大型国有银行和四家大型股份制银行,共罚款750万元。其中,两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分别被罚款100万元,涉及的处罚包括:未能保护客户的个人信息,在调查信用卡申请人的信用等级时严重粗心,以及在外包部分信用卡收款时严重粗心。
8月10日,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披露了对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罚款,罚款总额达2100万元,成为今年行业最高罚款,涉及12项违规行为,包括非法跨行业务、非法跨行资金投资、银行间资金延期支付、非法担保、非法贷款、个人消费贷款管理失败。
银行数据治理问题 不容忽视
“监管促进了银行业内部治理和外部监管的正常化,对技术和操作层面的处罚更为详细。监管当局的态度非常明确,如非法贷款、资本套利、员工内部行为和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各种各样的混乱以高频率和多种主题受到惩罚。”交通银行(香港股票03328)研究员、西泽研究所特别高级研究员邓宇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
邓宇进一步表示,总体而言,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处罚将保持较高的压力,尤其是在公司治理层面,监管部门的处罚机制将更加严厉。可以预见,商业银行的治理体系将进一步规范,监管创新将更加偏重。一些涉及监管套利、数据信息滥用和支付的问题将逐步纳入监管处罚范围。
从8月份以来的处罚情况来看,在处罚的基础上,如内部控制管理不严、信用违规、住房贷款违规等,数据安全和信息系统建设、用户信息安全也成为今年监管的新动向。
车票中银行数据上报不及时、不全面、不准确的现象相当突出。对此,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与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全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据缺失将产生以下影响:一是不利于监管部门的及时有效监管;二是不利于银行数据安全水平的提高。由于没有提交相关数据,实际上处于“黑箱操作”,这将导致数据滥用;第三,不利于个人信息的安全,容易导致隐私泄露,造成个人财产甚至生命安全的风险。”
董希淼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商业银行的数据治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提交质量不高、信息安全保护不够、数据质量相对较差等。提交的质量是数据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监管旨在引导商业银行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提高数据报送质量,进而更加注重数据治理。